當對方總覺「到時候再說」,你該如何陪他多想一點?

文/陳思帆臨床心理師

在治療室裡,我常常會遇到一種狀況,

個案明明遇到一些困難,

但問到怎麼看這件事時,他們往往會說「沒差啦,先不要想那麼多。」

遇到這種回答,即便我已經是有經驗的治療師,也會感覺有些挫折

感覺是我過於雞婆或者杞人憂天!

這樣的場景好像在生活裡也很常出現。

像是和孩子聊到未來要選什麼科系,孩子說「到時候再說吧」;

或者和伴侶討論家裡要不要換個收納方式,對方就回:「算了啦,還好吧。」

有時候,我們會忍不住著急,

覺得「欸?可是現在想比較好吧!應該要未雨綢繆啊!」

但我慢慢發現,很多時候,對方不是不想要思考,

而是覺得:想了也不一定有用,或者覺得太複雜了自己不會想到答案,

甚至覺得想這些問題只會徒增困擾而已,

所以會習慣性的採取迴避的策略,來讓自己避開這些會困住情緒的陷阱。

這讓我想到,臨床工作裡很重要的一件事,#先看對方的心理能量

如果對方的心理能量本來就低,或者當下正覺得焦慮無助,

丟太多問題反而讓他更有壓力。

就像我曾經問個案:「那你覺得現在最困難的是什麼?」

對方愣了一下,然後說:「我不知道,我覺得我也講不清楚。」

那時候我就明白,與其繼續問,不如先安靜陪他穩住,讓他有感覺被支持。

在生活裡也是。當我們發現對方有點抗拒,或只是回「到時候再看吧」,或許先給他一些安全感與陪伴,比較有機會讓他慢慢打開。

另外,我也發現,問題怎麼問差很多

有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問:「那你打算怎麼做?」

其實這句話,對方可能會覺得像被要求交出解方,壓力可能瞬間增大。

我會換個方式,像是問:「你覺得現在讓你最在意的,是什麼?」

或者「這件事情裡,有沒有什麼地方最讓你覺得卡卡的?」

這樣問,對方會覺得比較像在聊天、在整理感覺,而不是在被審問。

再來,#肯定對方願意多想一點點

我很喜歡在個案只要多想了一點點,就給他一個小小的肯定。

比如說「你這樣想,已經是一個很棒的開始了!」

或者「我覺得你有注意到這一點很不簡單耶。」

因為很多人內心其實有個擔心:「我是不是講不夠好?」

多一點點肯定,就像幫他打開門,讓他願意再往裡面多看一點。

最後,把問題拆小一點

像我有時候會跟個案說:「那如果只是先觀察一下,好像也可以?」

或者「先試試看小小的一步,比方說跟一個朋友聊聊看?」

「如果只要做一些非常微小的改變,哪一件事情是你覺得比較不負擔的?」

有時候,對方不想想太多,是因為他覺得要做到很完美,壓力太大。

把問題拆成小步驟,反而會讓他覺得「這樣好像可以試試看。」、「原來我其實還是可以做些什麼」

有時候,改變就從這一點點的空間開始長出來。

如果你在親子溝通、伴侶對話,或甚至和朋友相處時,也常常遇到「到時候再看吧」的回應,不妨試試這幾個小提醒。慢慢來,別急,溫柔一點,會讓對方更願意慢慢打開。

 一起加油吧!我們都在學習,怎麼讓對話多一點溫度,少一點壓力!

 

到時候再想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陪伴

〔本篇文章同步發表於 陳思帆臨床心理師的微Talk 粉絲專業〕


☎️預約專線:08-7328695(14:00-21:00可來電)

自費線上預約:
TOP